WFU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增生療法的常見問題

現代人因為工時長、姿勢不良、生活壓力大等因素,往往身上都帶有或多或少的痠痛。這些痠痛說真的不是什麼大病,放著不管對生活也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但往往會走許多冤枉路,吃了很多止痛藥、做了很久的復健都沒明顯改善。

所以會希望更多人了解何謂增生療法。這種療法除了本身有一定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一般止痛藥、類固醇等長期對身體產生的負擔。耗材取得容易、絕大多數人可接受、技術侵入性低,又幾乎不會產生嚴重副作用等優點。很適合用於頑固慢性疼痛的輔助治療。


什麼是增生療法?


增生注射的本質可以濃縮成三點:stimulation, nutrition, hydro-dissection

對應的中文意義是:促進修復、供應營養、壓力釋放

主要用於治療肌腱與韌帶因為受傷或退化後修補不全,肌腱鬆弛引起身體局部強化不夠(不夠力),進而導致各種酸痛或無力。藉由直接將具有促進修復及養分供應功能的增生劑注射在患部。去增加並維持肌腱韌帶強度,達到修復、減緩或治癒慢性疼痛的效果。


可以用在那些病痛?


肌腱韌帶與骨頭的連接處(著骨點),因為活動量大摩擦較多,往往是最容易引起酸痛的問題點。舉凡五十肩、網球/高爾夫球肘、媽媽手、膝蓋/足踝周圍韌帶炎、肩部旋轉肌疼痛、扭傷合併韌帶發炎與慢性疼痛等等。只要接受傳統保守治療與復健無效,就可尋求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接受增生療法。


原理是什麼?有科學根據嗎?


核心理念「利用增生劑引起輕微發炎,去刺激身體啟動修復反應」。也許有人想問,都因為發炎在痛了,幹嘛還要去刺激發炎?

首先治療過程還包含另一個重要目的「減壓」。壓力釋放後循環改善,發炎物質得以清除,才能達到所謂「有效」的修復。當然根據疼痛部位及程度,選用不同配方的增生劑,就是另一個專業價值所在。

遠在1955年就有實驗結果發現,僅僅注射「三次」增生劑,9到12個月後追蹤,肌腱的直徑會增加30%~40%,而且這是持久性的增加。


增生劑到底是什麼?有沒有偷加類固醇?


類固醇最大作用是「消炎」,和增生療法核心理念完全背道而馳,加上副作用大。所以增生劑中絕對不會添加類固醇

一般而言以葡萄糖液與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是最常被使用的主要成分,另外會因為每個地方做法不同,添加維他命、少量麻醉藥、甘油等等。之所以以這兩者為主要成份當然有其理由。

  1. 葡萄糖(非葡萄糖胺)是任何人都需要的營養物質,幾乎不可能產生過敏,故六十餘年世界臨床經驗中,從無報導任何嚴重併發症。筆者自身經驗也只碰過暈針,但這些併發症風險基本上和針灸類似。且葡萄糖還可以改變局部滲透壓、清除發炎物質、啟動修復機制。使軟組織能夠再度修復,回復受傷前的健康狀態。
  2. 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是自身血液離心純化,本身就富含高濃度的生長因子。如果把葡萄糖液比喻成徵兵令,PRP就是直接訓練完畢的傭兵部隊。因此效果較葡萄糖液更為顯著,效果也在世界級的運動選手身上得到證實,也是近年來治療慢性酸痛的新趨勢。


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因為仍須使用針頭注射,且葡萄糖會改變局部組織滲透壓、將沾黏組織撐開釋放壓力。最常出現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痠痛、僵硬或淤青。術後痠痛會短時間(通常5分鐘內)消散,但治療後因為身體修復組織被啟動,往後數天內可能會有新的痠痛、肌肉比較沒力、疲勞等輕微不適,通常這些症狀都會自然緩解。

重點在安全,近30年文獻中,沒有任何死亡病例報告


增生療法療程多久?


台灣目前尚無所謂「標準化治療準則」,一般而言一個完整的療程約4到8次,兩次注射間隔1到2周。可根據病人的耐受性及嚴重程度調整間隔。症狀嚴重時較密集治療,疼痛改善後再延長注射間隔。且單次注射後約2個月左右才是修復高峰期,所以不須等到疼痛再度惡化,短時間重複注射可以讓療效疊加,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通則:疼痛範圍愈大、時間愈久、年紀愈老;所需的治療次數會愈多,時間也愈長。


治療後需注意那些事情?


因藉由輕微而短暫的發炎反應激發身體自然修復,除了類固醇絕對禁用外,在可忍受的疼痛範圍內也盡量避免使用消炎止痛藥,以免與增生療法牴觸降低療效。且治療後需要時間讓肌腱韌帶復原,一樣秉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兩大基本原則,暫時別從事任何會導致疼痛增加的活動。


怎樣才算「好了」?


疼痛治療需要醫師及患者配合效果才會好,所以對所謂「好了」必須先達成共識。在此規那兩個多數人可接受的標準:

  1. 休息時不會產生疼痛
  2. 身體可以負擔一般日常活動及有限度的運動

同樣膝蓋痛,60歲老人和30歲年輕人,前者也許只要可以自己走到隔壁串門子,後者可能會希望恢復到可以慢跑的程度。當然如果受傷前只能跑上10公里,希望治療後可以去跑全馬,這就是個稍微有點不當的期待XD

所以患者也需做到自我復健、攝取足夠的營養與休息、配合肌力訓練或拉筋、戒除不良習慣等等(尤其是戒煙,吸菸會直接減少局部血流供應,嚴重甚至會造成組織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