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MEAT取代RICE?冷敷與熱敷的戰爭



處理運動傷害時,該冷敷或該熱敷?一直是眾說紛紜的話題。與運動相關的訓練和傷害,是乍看之下簡單,但其實無比複雜的一門學問。

為什麼說簡單,因為筆者自己前半輩子受傷求醫的過程中,幾乎只重複得到相同的建議。休息、冰敷,吃個三天止痛藥。然後呢?沒了。其實回想起來也是這樣,從小到大只要在公開場合扭傷,通常能立即得到的資源,不是痠痛藥膏就是冰敷袋。

但受傷時就要冰敷這個曾經根深蒂固的概念,長遠下來真的好嗎?



回歸原點,RICE原則是由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elevation(抬高)這四大重點組成。至於這四個重點哪來的?源自Gabe Mirkin醫師於1978年的著作「The sportsmedicine book」。自此開始RICE原則長達36年的獨霸。

但醫學就是各種先進觀念與研究的衝突,也正是進步的來源。一直到36年後的2014/03/16出現了篇新文章「Why Ice Delays Recovery?(為何冰敷會延遲恢復?)」。對這36年來所碰到的問題提出質疑及解釋。

而這位專家是誰?沒錯,正好也是上面那位Gabe Mirkin醫師。


什麼是MEAT?


先簡述一下這個多數人比較陌生的觀念,一樣由四個準則所構成:


  1. Movement(移動):就像手術後即早活動可減少沾黏,避免恢復過程中產生過多疤痕組織。整體而言是用動態的和緩運動取代靜態的休息與恢復,循序漸進,保持軟組織活動並增加血流、促進恢復。
  2. Exercise(運動):就我常掛在嘴巴上的「量力而為、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強度,拉長運動時間,其實和Movement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與您的健身教練或治療師討論運運處方簽,並針對受傷部位進行伸展或強化運動。
  3. Analgesics(止痛藥):止痛藥有個容易被人忽略的重要意義「保護健側」。人體有偷懶和保護自己的趨勢,但一個部位受傷身體為了平衡生物力學,或因為疼痛就少動,其他健康部位會因此承受更多壓力。疼痛也必須看整體,例如單邊膝蓋痛時間久了連骨盆甚至另一邊膝蓋也痛起來的個案比比皆是。但要注意的是「任何」止痛方式,無論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藥、冰敷,甚至更進一步的免疫抑制劑等等,都不利受傷組織恢復。所以止痛劑的選用與劑量必須非常謹慎。
  4. Treatment(治療):很籠統?真的很籠統......就是你手邊能用的武器全部拿來用。除了傳統保守的復健、伸展、徒手治療等等,較新更進一步的作法有增生療法、血小板生長因子(PRP)、甚至還在發展中的幹細胞注射等等。請尋求您身邊的專業人士提供協助。


為何該用MEAT取代RICE?


再生醫學最重要關鍵,沒有之一,是控制下的發炎反應

循環愈好,血流愈充足的地方,修復自然就快。所以血流循環較差的著骨點、肌腱、韌帶,或受傷後肌肉緊縮產生的緊繃帶狀區(taut band)恢復相對就慢。「可忍受」且「不繼續惡化」的腫痛 ,其實是身體恢復過程中的自然反應。

結論在一開始的表格中就彙整完畢了,儘管冰敷的當下讓神經麻痺、組織收縮可以短時間遮蔽疼痛。但所謂「有效的治療」,應該往促進身體自然修復過程與矯正生物力學為主,並非為了一時的舒適而阻斷恢復過程。